阴历六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。
端午节,又称端阳节、午日节、五月节、重五节。
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,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。
端午节源于我国古代,最早是一个祭龙的节日,后因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逝世而得名屈原节。
在2008年,端午节被列入了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。
端午节的起源与传说有关。
相传,战国时期的楚国大夫屈原是爱国诗人,在当时是很有地位的人物。
然而,由于对楚国的忠诚和为民请命而被谗言诬陷被贬谪到汨罗江中,以报国之气自投汨罗江中,以自尽来表达爱国的心情。
当屈原的乡亲得知他的这一情况后,便纷纷划船出去打捞,同时在江中投放美食,以奉敬屈原的先烈之魂,在食品中也投放五色丝带,以辟邪驱瘟,祈求平安。
自此,端午节就与屈原的传说及习俗相传,成为我国传统的节日。
端午节与粽子是分不开的。
传说屈原死后,当地居民把糯米制成长长的粽子,带着鲜花和草莓投入江中,以示悼念。
粽子由于它的形状和颜色的独特性,也成为了端午节必不可少的食品之一。
它是以糯米为主料,再加上绿豆、红枣、五花肉等的形成的一种三角形的食物。
在南方,人们在端午节时人人必食。
还有一种称为“咸肉粽”,它是将五花肉捆绑成心形,扎在糯米饭中,蒸出来后,鲜香扑鼻,美味可口,寓意着团圆。
端午节的习俗和拜神活动也非常的丰富。
人们在端午节要穿凉鞋、戴香囊、系五色丝线、吃粽子、赛龙舟、喝雄黄酒、拜龙神等等。
大门前会高高挂上一串5颜色的彩带,以及5条蒲草绑成的长绸带。
所有的蒲草上披着5种颜色的丝线笺,代表了五行,以便祛疫驱邪。
如此喜庆装饰下,我国各地的端午节庆典都更加丰盛多彩起来。
端午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,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传播。
我们应该在端午节这一天,不忘传统、缅怀先祖、祭拜文化,保护和传承好我们的民族文化。
同时也让我们在这个节日里,感受到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博大。
让我们一起,在这个传统又充满乐趣的节日里,欢聚一堂,共度美好时光。